在人防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,电气套管预埋是少数需要提前“埋入”未来的环节。它不像混凝土浇筑那样直观,也不似机电设备安装般显眼,却如同人体的毛细血管——一旦堵塞或破损,整座工程的“生命系统”都将面临瘫痪风险。从线路保护到密闭防护,从施工效率到长期安全,电气套管的预埋质量,直接决定着人防工程在非正常条件下的生存能力。
一、电气套管预埋的3大核心作用
1、线路的“保护舱”
混凝土浇筑时,钢筋、模板的碰撞易划伤电线外皮,甚至压断线路。预埋电气套管将线路与结构隔离,例如楼板中预埋的SC管(镀锌钢管),其管壁厚度≥2.5mm,能承受1000N以上的冲击力,相当于为线路穿上“防弹衣”。想象一下,如果没有电气套管保护,楼板开裂时,裸露的电线可能直接接触混凝土,引发短路甚至火灾,后果不堪设想!
2、人防工程的“密封阀”
人防工程需抵御核爆冲击波、生化毒剂等威胁。预埋的密闭电气套管通常有“三重防护”:
a、5mm厚钢板焊接的止水环,双面满焊后形成“气密墙”;
b、电气套管与管道间填充岩棉(阻燃)和防水油膏,端面光滑无毛刺;
c、管道距地面≥500mm,减少冲击波直接冲击的风险。
d、根据《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(GB50134-2004)测试,未做密闭处理的电气套管,冲击波渗透量是规范电气套管的5倍!
3、施工效率的“加速器”
干工程的人都知道,后期开槽敷设线路需破坏结构,产生大量建筑垃圾。预埋电气套管可提前规划线路走向,避免“开膛破肚”。采用预埋技术后,电气施工周期缩短40%,人工成本降低25%。作为业主,您是否希望自己的项目既安全又有效?预埋电气套管就是关键!
预埋电气套管施工现场图片
二、人防工程电气套管预埋的4大规范:避开“致命隐患”
1、电气套管材料“红黑榜”
a、人防区域严禁使用PVC管等非金属材料,因其无法承受冲击波压力且易燃。
b、须使用SC管(镀锌钢管)或JDG管(套接紧定式钢管),并配备BVR-4mm²黄绿双色跨接线。
2、密闭处理的“毫米级”要求
a、止水环宽度≥50mm,与短管缝隙双面满焊,焊缝长度≥6D(D为管径)。
b、封堵时须使用阻燃密实材料(如岩棉)和防水油膏,禁止用水泥砂浆替代。
c、焊接前用角磨机打磨止水环边缘,去除毛刺和锈蚀,确保焊接质量。
3、位置与标高的“黄金法则”
a、电气套管需尽量避开地下室、人防围护结构及防护密闭区。若不可避免穿越,管道距地面高度≥500mm。
b、设计无要求时,重力流管道以管底标高为准,压力管道以管中标高为准。
c、检查施工图时,注意电气套管位置是否避开结构薄弱区,标高是否符合规范。
4、成品保护的“三步封锁”
a、所有预埋管口需用封口胶封闭,防止混凝土砂浆堵塞。
b、楼板电气套管需用混凝土墩子保护,防止浇筑时被踩扁。
c、SC管、JDG管需用专用接地卡安装跨接线,严禁熔焊连接。
d、用万用表检测跨接线电阻,应≤0.1Ω,确保接地连续性。
三、如何监督施工方“不偷工”?
1、查材料:核对电气套管材质是否为人防工程专用(如SC管需有镀锌层检测报告)。
2、查焊接:观察止水环焊接是否双面满焊,焊缝有无气孔、夹渣。
3、查封堵:检查管口封堵是否严密,混凝土墩子是否牢固。
4、查跨接:用万用表检测跨接线电阻,确保接地连续性。
5、测密封:要求施工方进行冲击波模拟测试,观察套管缝隙是否渗水、渗气。
六、预埋套管,人防工程的“生命线”
电气套管预埋是人防工程中“小而关键”的环节。它不像混凝土结构那样显眼,却直接决定着工程在**条件下的生存能力。遵循4大规范,不仅能避开返工、罚款等风险,更能为人员安全筑起一道“隐形防线”。下次路过工地时,不妨多看一眼那些埋在墙里的电气套管——它们正在默默守护着每一个生命的安全。
【相关文章推荐:从容穿越防护区外墙的人防密闭套管使用全攻略】
【相关文章推荐:人防密闭套管安装方向】
【相关文章推荐:防水套管的安装长度如何确定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