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防工程中,电气组合套管间距直接影响防护性能与施工安全。根据规范《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(GB 50134-2017),电气组合套管间距需严格遵循“3大关键数据”标准,避免因间距不当引发渗漏、振动或电磁干扰问题。
3大关键数据与实操要点
1. 间距标准:10cm核心间距与动态调整
常规间距要求:单排电气组合套管间距需≥10cm(如DN50电气组合套管外径48-58mm),双排/三排电气套管需按“行列对齐”原则调整,避免穿管挤压。例如,人防穿墙密闭肋套管间距需结合墙体厚度、管线类型(如电缆、水管)动态计算,确保满足“电缆总外径+20mm”的电气组合套管内径要求。
特殊场景调整:在防护等级较高的区域(如4级人防),需采用304不锈钢套管,壁厚≥3.5mm,间距可放宽至12cm以增强防爆性能;在狭窄空间(如管廊),需通过BIM深化设计优化布局,避免管线交叉冲突。
2. 壁厚与长度:双重防护要求
壁厚标准:电气组合套管壁厚需≥3mm(DN50-DN100)或≥4.5mm(DN125-DN200),材质为Q235碳钢或热镀锌钢管,抵御冲击波压力。例如,150mm厚楼板需配250mm总长电气组合套管(两端各超50mm),确保密封与抗震效果。
长度控制:电气组合套管长度需与楼板厚度一致,两端超出表面50-100mm(含抹灰层),便于密封处理与维护。
3. 电磁防护与接地:避免信号干扰
强弱电间距:强电桥架与弱电桥架水平间距需≥300mm,垂直交叉处包裹锡箔防干扰;接地系统采用TN-S制式,接地电阻≤1Ω,等电位联结网格≤5m×5m,保障人员安全与设备稳定。
防雷措施:接闪器采用Φ10热镀锌圆钢,网格≤10m×10m;SPD安装于电源进线处,Imax≥100kA,抵御核电磁脉冲影响。
电气组合套管图片
掌握人防工程电气组合套管间距的“3大关键数据”,不仅能提升施工效率,更能保障工程防护性能与长期安全。通过规范间距、壁厚、电磁防护等细节,可避免返工、渗漏、干扰等常见问题,实现“一次施工,终身无忧”。
【相关文章推荐:柔性防水套管的优缺点如何区分】
【相关文章推荐:臭氧池选用上等不锈钢防水套管的原因】
【相关文章推荐:人防套管预埋图集规范】